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概要:

      从秋分到寒露期间,是豫南油茶主产区果实采收的时节,连日的阴雨天气和低温给果实采摘及采后处理带来了挑战,未及时处理的果实极易发生霉变,影响籽仁质量。10月14日至16日,河南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行深入新县周河乡、陡山河乡油茶核心种植区及果实采收加工企业,针对不同时间果实采收及采收后处理工作,进行“雨天采收+采后处理”技术指导,为油茶种植户增收保驾护航。服务团首先来到周河乡熊湾村大别山五马油茶产业园,对已经采收的油茶秋分籽和寒露籽采后处理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团建议:一是果实..

    • 概要:

      “我在这两个村已经待了5年,5年里我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尝试,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闯出一条发展产业的路子,助力乡村振兴。不管产业大小,立足让老百姓能赚到钱。”说这话的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樊红杰,他目前帮扶的这个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海通乡后双庙村。助力樊红杰做事的是一个项目,该项目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实施的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专项计划在河南省9个示范村镇同步进行,后双庙村是其中一个示范村,同时是河南省农科院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村,也是基础最差的一..

    • 概要:

      进入秋收季节以来,河南省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花生采收后无法及时晾晒,霉变、发芽等问题凸显,不仅严重影响花生商品品质,更直接威胁农户全年种植收益。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的产地减损技术专家团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深入花生产区正阳县,现场指导花生采后烘干工作,不仅最大程度降低花生采后损耗,切实保障了花生品质,更守住了农户的“钱袋子”。在正阳县袁寨镇,正阳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依托河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中心谢永康副研究员团队的技术支持,建立了花生烘干服务中心。..

    • 概要:

      《河南日报(农村版)》:2025年109月13日 ,第 01版争时夺效护秋粮10月10日的豫北平原,细雨初歇。在淇县西岗镇郝街村的田间,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的土地上划出深辙,金黄的玉米粒通过传送带涌入运输车。“趁着中间两天晴好,我们两天抢收了200多亩。”种粮大户孙梅臣站在院里清点着收获量,身后是整齐码放的玉米垛。这场与阴雨天的“赛跑”,正是今年全省秋收战场的生动缩影。多维调度  织密抢收“保障网”今年入秋以来,河南遭遇持续降水——连绵阴雨浸透田垄,不仅延缓秋作物成熟..

    • 概要:

      今天,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展,现场有哪些新亮点?一起去看看。河南广播大象新闻记者 孙旸:大家看,来自马来西亚的燕窝,来自印尼的海藻,还有越南的猫屎咖啡,在今天的展会上,东盟各国带来了众多琳琅满目的产品,我们可以边走边看、边吃边聊。本届大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智慧农业、农产品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投资洽谈、展览推介等多层次活动,加强河南与东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

    • 概要:

      当前正值我省玉米集中收获关键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收储工作面临多重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我省已紧急部署多项应急举措,针对田间机械作业难题,快速推进装备保障,全省改装轮式机械1487台,从省外调度引进履带式收割机3080台。烘干能力也同步提升,9月下旬以来新建烘干机械303台、新增烘干能力1.2万吨,全力投入抢收抢烘,为湿粮处理提供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全省玉米收获进度已过半,但田间高湿度、局部积水等问题仍未缓解,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省仍以阴雨天气为主。持续阴雨对..

    • 概要:

      豫见农科新成果,共构农业新未来。9月26日,河南省农科院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隆重召开。河南省副省长李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周卫主持。河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孙巍峰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期间,省农科院累计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90件,审定登记新品种185个,获国家发明专利399件;建设各类示范基地1000余个,示范新品种900个、新技术600项,服务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培育乡村振兴经营主体2400余家,催生了“延津强筋..

    • 概要:

      2025年9月26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在郑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本部大礼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豫见农科新成果、共构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两高四着力”要求,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旨在通过大会平台以成果“大展示”,科企“大对接”,做活转化“大文章”。大会预期实现四大目标:一是赋能农民增收,转化实用技术让群众借科技增强创收动能;二是壮大龙头企业,以..

    • 概要:

      9月26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在郑州市开幕。大会以“豫见农科新成果、共构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大会平台赋能农民增收,转化实用技术让群众借科技增强创收动能;壮大龙头企业,以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振兴主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与经营能力;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一体化技术方案赋能乡村产业。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四五”期间,全院累计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90件,审定登记新品..

    • 概要:

      人民网郑州9月27日电 (程明辉)9月26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在郑州启幕。本次大会以“豫见农科新成果、共构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通过成果展示、签约合作、科企对接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河南农业科技的创新实力,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今天,我们带来了全省农科系统的代表性成果,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河南农科人的心血,每一项技术都瞄准着产业发展的需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孙巍峰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当好“成果..

    • 概要: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9月26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在郑州开幕。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李酌出席会议并宣布大会开幕。300余名涉农企业代表、金融部门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以及来自湖北、湖南、山东、四川等省份科研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参会。杨礼胜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

    • 概要:

      9月是丰收的季节,中原大地不仅弥漫着果实的芬芳,更涌动着一股强劲的“科技味”。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正以科技为翼,夯实“粮袋子”,攥紧“油瓶子”,为国家粮油安全贡献着不可估量的力量。说起优良品种的力量,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不可逾越。自2004年起连续18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栽品种和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已累计种植了9.5亿亩。9.5亿亩是什么概念呢?对于大宗作物来讲,一年能种1000万亩就是了不起的大品种,那么9.5亿亩得连续种上95年!郑单958,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