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
《河南经济报》:2025年11月13日:第5版,现代农业科技赋能 推动肉鸡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优特产业支撑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家禽专题助力肉鸡产业跨越升级侧记新型养殖场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鸡舍温湿度,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通风与光照;林下生态农场中,鸡群啄食虫草,粪便经处理后化为有机肥滋养林木……这些曾停留于规划图的场景,如今在中原大地成为现实。近日,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特产业支撑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家禽专题传来捷报:通过构建"政府+科研+企业"三方协..


《河南经济报》:2025年11月13日:第5版,现代农业科技赋能 推动肉鸡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优特产业支撑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家禽专题助力肉鸡产业跨越升级侧记新型养殖场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鸡舍温湿度,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通风与光照;林下生态农场中,鸡群啄食虫草,粪便经处理后化为有机肥滋养林木……这些曾停留于规划图的场景,如今在中原大地成为现实。近日,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特产业支撑计划)优质草畜专项家禽专题传来捷报:通过构建"政府+科研+企业"三方协..
11月11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湖北省种子集团在郑州举行玉米新品种“郑单111”技术使用权及经营权转让签约仪式,双方以1111万元的转让费正式签约成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强,湖北省种子集团总经理邵仁学等领导专家出席签约仪式,共同见证豫鄂两地在农业领域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时刻。未来双方将携手推动“郑单111”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主持签约仪式的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程泽强阐述了此次签约的重大意义。他表示,“郑单111”凝聚了科研团队多年的心血与智慧,此次..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纪实本报讯(记者 郭俊娟 栗凤娇)这里的成果展,就像一个科技超市,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现场下单;作为升级版的院地合作,河南省农科院与焦作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院直属研究所与焦作市相关单位一口气签订10个合作协议,成交双方都觉得“十分满意”;科研机构与新型经营主体面对面“谈婚论嫁”,不满意还可以“打包订做”……这是记者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看到的场景..
..
11月4日,我省首个绿豆产业跨国开发合作协议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河南省直相关部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市农业农村局及企业代表,与乌拉圭佛罗里达省政府官员及企业代表团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绿豆品种引育试验与开发合作项目签约。签约仪式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徐彬主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韩启忠发表致辞,向远道而来的乌拉圭友人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为推动此次合作落地付出努力的各方团队致以诚挚感谢。韩启忠介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1909年创立以来,始终坚守“科技兴农”的使命,..
从秋分到寒露期间,是豫南油茶主产区果实采收的时节,连日的阴雨天气和低温给果实采摘及采后处理带来了挑战,未及时处理的果实极易发生霉变,影响籽仁质量。10月14日至16日,河南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行深入新县周河乡、陡山河乡油茶核心种植区及果实采收加工企业,针对不同时间果实采收及采收后处理工作,进行“雨天采收+采后处理”技术指导,为油茶种植户增收保驾护航。服务团首先来到周河乡熊湾村大别山五马油茶产业园,对已经采收的油茶秋分籽和寒露籽采后处理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团建议:一是果实..
..
“我在这两个村已经待了5年,5年里我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尝试,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闯出一条发展产业的路子,助力乡村振兴。不管产业大小,立足让老百姓能赚到钱。”说这话的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樊红杰,他目前帮扶的这个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海通乡后双庙村。助力樊红杰做事的是一个项目,该项目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实施的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专项计划在河南省9个示范村镇同步进行,后双庙村是其中一个示范村,同时是河南省农科院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村,也是基础最差的一..
..
进入秋收季节以来,河南省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花生采收后无法及时晾晒,霉变、发芽等问题凸显,不仅严重影响花生商品品质,更直接威胁农户全年种植收益。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的产地减损技术专家团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深入花生产区正阳县,现场指导花生采后烘干工作,不仅最大程度降低花生采后损耗,切实保障了花生品质,更守住了农户的“钱袋子”。在正阳县袁寨镇,正阳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依托河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中心谢永康副研究员团队的技术支持,建立了花生烘干服务中心。..
《河南日报(农村版)》:2025年109月13日 ,第 01版争时夺效护秋粮10月10日的豫北平原,细雨初歇。在淇县西岗镇郝街村的田间,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的土地上划出深辙,金黄的玉米粒通过传送带涌入运输车。“趁着中间两天晴好,我们两天抢收了200多亩。”种粮大户孙梅臣站在院里清点着收获量,身后是整齐码放的玉米垛。这场与阴雨天的“赛跑”,正是今年全省秋收战场的生动缩影。多维调度 织密抢收“保障网”今年入秋以来,河南遭遇持续降水——连绵阴雨浸透田垄,不仅延缓秋作物成熟..
今天,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展,现场有哪些新亮点?一起去看看。河南广播大象新闻记者 孙旸:大家看,来自马来西亚的燕窝,来自印尼的海藻,还有越南的猫屎咖啡,在今天的展会上,东盟各国带来了众多琳琅满目的产品,我们可以边走边看、边吃边聊。本届大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智慧农业、农产品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投资洽谈、展览推介等多层次活动,加强河南与东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
当前正值我省玉米集中收获关键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收储工作面临多重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我省已紧急部署多项应急举措,针对田间机械作业难题,快速推进装备保障,全省改装轮式机械1487台,从省外调度引进履带式收割机3080台。烘干能力也同步提升,9月下旬以来新建烘干机械303台、新增烘干能力1.2万吨,全力投入抢收抢烘,为湿粮处理提供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全省玉米收获进度已过半,但田间高湿度、局部积水等问题仍未缓解,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省仍以阴雨天气为主。持续阴雨对..
豫见农科新成果,共构农业新未来。9月26日,河南省农科院第一届科技成果转化暨科企融合发展大会隆重召开。河南省副省长李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周卫主持。河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孙巍峰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期间,省农科院累计授权植物新品种权190件,审定登记新品种185个,获国家发明专利399件;建设各类示范基地1000余个,示范新品种900个、新技术600项,服务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培育乡村振兴经营主体2400余家,催生了“延津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