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 概要:

      近日,2015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结果揭晓,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研究员被授予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我院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是我省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张海洋研究员是我院获此殊荣的第五位专家。张海洋研究员作为全国芝麻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芝麻学科的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3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

    • 概要: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我院小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及应用”和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主要参加完成的“黄淮地区农田地力提升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及其应用”两项科技成果,均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雷振生研究员作为获奖项目代表参加了国家奖励表彰大会。     郑麦366于2005年通过..

    • 概要:

       本报讯 国际学术期刊《理论与应用遗传学》日前在线发表了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卢为国关于大豆蛋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卢为国在以《大豆中控制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为题的研究论文中,报道了两个大豆水溶性蛋白的QTL位点,根据目前的文献检索结果,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大豆是人类重要的蛋白来源,大豆蛋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黄淮地区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产区。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但黄淮地区的大豆在提取分离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时存在得率较..

    • 概要:

      我院经作所主持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棉品种GS豫杂35、豫杂37的选育及其应用”科技成果,继“豫棉19号”之后,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院副院长房卫平研究员作为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参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我院经作所棉花育种团队历经19年攻关,育成了集高产、抗病、优质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GS豫杂35和豫杂37,突破了我国陆地棉高产抗逆育种技术瓶颈,在产量、抗性和品质同步改良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2003..

    • 概要:

      《河南日报》,12月4日,第03版:要闻 12月3日,在濮阳市南乐县洪育养牛合作社的牛舍内,两只刚满月的健壮小牛犊挤在妈妈身边,香甜地大口吃奶。“牛是单胎动物,我们通过省农科院畜牧所的繁育新技术,成功让母牛生出了这对‘双胞胎’。”合作社负责人王进献兴奋地告诉记者。 2009年以来,省农科院与濮阳市开展市院合作,院畜牧所通过市县科技局、养牛协会搭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力研究推广先进繁育技术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快速提升我省养牛业技术水平的有效途..

    • 概要:

       2012年10月17?19日,中国作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我院副院长张新友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荣获第四届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受到大会通报表彰。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是中国作物学会颁发的作物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会上,张新友副院长作为专家代表做了题为《中国花生品质现状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