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
近期,《植物学报》编辑部组织植物科学领域资深编委专家,对2024年我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领域发表的数百篇论文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筛选出50项重要科研进展。这一活动全面梳理并展示了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在过去一年的辉煌成就,为该领域科研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勇攀科学高峰。 在众多科研成果中,我院张新友院士团队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
近期,《植物学报》编辑部组织植物科学领域资深编委专家,对2024年我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领域发表的数百篇论文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筛选出50项重要科研进展。这一活动全面梳理并展示了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在过去一年的辉煌成就,为该领域科研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勇攀科学高峰。 在众多科研成果中,我院张新友院士团队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
近日,我院许为钢院士团队在国际植物类中科院一区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11.2), 以长文形式(Article)在线发表了题为“Somatic embryogenetic receptor kinase TaSERL2 regulates heat stress tolerance in wheat by influencing TaBZR2 protein stability and transcriptional act..
地球上每年有数以万亿计的昆虫在南北往返迁飞,在我国大部分是农业害虫。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是迁飞性农业害虫北迁南回的必经之地。夜间高空风载迁飞害虫“来无影去无踪”,常常导致异地突然爆发,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对夜间高空飞行昆虫的持续监测有助于理解它们的迁飞规律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害虫防控策略。昆虫雷达无疑是监测这类害虫的最佳工具。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部署了自动运行的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VLR),用于对高空飞行昆虫..
近日,我院中药材所梁慧珍团队在金银花花色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Integrated Metabol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Reveal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Mechanisms an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LjAN2 in Lonicera japonica”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ant Phys..
近日,我院中药材所梁慧珍团队在红花类黄酮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afflower R2R3-MYBs reveals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tMYB76 on flavonol biosynthesis”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中科院一区,..
近日,我院农安所吴绪金团队与中药材所梁慧珍团队在铁棍山药特征品质成分挖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mechanisms linking metabolic shifts and characteristic biomarkers to quality changes in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cv. Tiegun acro..
籽粒颜色是芝麻的重要品质性状,不同花冠颜色则为芝麻应用于乡村观光旅游开辟了新的用途。近日,我院芝麻中心种质资源研究团队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国际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 “Fine mapp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LAC3 in reg..
近日,我院蔬菜所张晓伟创新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团队在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挖掘与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facilitates the discovery of clubroot resistant gene Crr5 in Chinese cabbage"在园艺学顶级期刊 《Horticulture Research》(..
近日,我院加工中心特色农产品研究团队首次从香椿中分离纯化并表征了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特性,同时构建了体外合成香椿含硫特征风味物质的生物反应体系。该研究结果揭示了 GGT酶在香椿含硫香气形成中的特性和功能,为香椿等风味蔬菜热加工中香气损失提供了解决途径,同时为生物合成制造风味提供了新方向。该项研究成果以“Puriff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γ‑Glutamyl Transpep..
近日,我院收到《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入选通知,由我院主办的科技期刊《河南农业科学》继2021、2022、2023版后再次入选,且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提升。与2023版相比,影响因子由1.088上升到1.185,提高了8.9%;WJCI由1.770上升到2.138,提高了20.8%;“农业科学综合类”学科国内排名由25/34上升到27/47,位居Q2区。《WJCI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
近日,我院农安所吴绪金创新团队针对食品中常见风险因子(二氧化硫和苯硫酚等)快速实时检测技术的迫切需求,研发了基于荧光探针的新材料和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生物荧光成像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Microchemical Journal》(中科院二区,Top期刊)和《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中科院二区)在线发表。 &nb..
杂草抗药性不仅能够导致田间除草剂防除杂草失败,从而影响作物安全生产,同时还导致除草剂滥用及环境污染问题。多花黑麦草是小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目前已成为我省麦田危害最重的抗药性杂草之一。开发抗除草剂小麦,特别是采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配合使用抗咪唑啉酮类作物是一种有效的抗药性杂草治理策略。然而,多花黑麦草对甲氧咪草烟的抗性发生情况不明,其潜在的抗药性也未见相关研究;同时,针对多花黑麦草的抗药性治理方法也相对匮乏。 ..
近日,我院加工中心农产品产地减损技术及装备研究团队阐明了独头蒜干燥引起的水分迁移与微观结构的内在联系,同时明确了独头蒜片不同干燥技术下特征风味的变化规律,为红外技术干燥独头蒜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该项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drying technology on the physical, rehydration, flavor, and allicin content of single-clove garlic”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9月20日,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暨中国一流科技论文世界影响力评价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发布《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我院主办的科技期刊《河南农业科学》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核心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该报告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推荐,从我国各学科领域中遴选出较重要的、能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科技期刊,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和科研人员客观了解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近期在芽胞杆菌生物膜调控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发现了生防枯草芽胞杆菌新的生物膜调控因子,揭示了其在小麦根际-枯草芽胞杆菌-假禾谷镰孢菌互作系统中调控生物膜形成,参与小麦根际定殖和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新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 “Double-wing motif protein is a novel biofilm regulatory factor of the plant disease biocontrol agent, Ba..
昆虫和微生物关系密切,微生物参与调控了昆虫的生殖、发育等多种生命活动,它们之间的互作关系,是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蚜虫是农林重大害虫,其体内具有多种类型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昆虫病毒等,并可以传播多种植物病毒。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阐明蚜虫和细菌、蚜虫和昆虫病毒等简单的二重互作关系上,但是对于蚜虫-细菌-昆虫病毒、蚜虫-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等复杂的三重互作关系,以及背后的调控机制并不明确。 近日..
鸡马立克病(Marek '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每年给全球家禽养殖业造成10-2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该病是人类史上首个通过疫苗免疫预防肿瘤发生的成功案例,被视为研究病毒诱导肿瘤发生机制的良好模型。过去50年中,疫苗的广泛使用使MD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然而,由于MD疫苗长期使用及免疫压力,迫使MDV流行毒株不断进化、..
杂草严重危害作物的安全稳定生产;施用除草剂通常被认为是控制杂草危害的最有效手段。然而,长期施用除草剂会对杂草构成巨大的选择压力,会使杂草进化出对除草剂的抗性,这使杂草控制更加困难。马泡瓜是一种一年生蔓生杂草,近年来在玉米、大豆田的危害日益严重。烟嘧磺隆是防除马泡瓜的重要药剂;其长期使用导致了杂草抗药性的产生,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近日,我院植保所农药研究团队在农药学研究领域国际知名期刊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农药生物化学与生理..
每年,当数以亿万计的昆虫飞过天空,寻找千里之外的繁殖之所,以增加种群生存机会的时候,也影响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规模如此宏大的迁飞昆虫,或为暴发性农业害虫,屡屡区域性大暴发,小虫成大灾,造成损失触目惊心;或为媒介昆虫,造成人畜疾病或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暴发;或为访花昆虫、天敌昆虫,提供特定的生态服务。亚洲东部独特的大气地理环境(东亚季风气候以及相对平坦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昆虫远距离迁飞,该地区人口密度高、农作物复种指数高,给迁飞昆虫提供了富..
近日,我院农安所吴绪金团队在铁棍山药品质特征挖掘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先后在食品科技领域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 X》(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中科院二区)以及《食品工业科技》(EI)发表论文。三篇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安莉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吴绪金研究员。相关研究得到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河南省农..